摘要: 足厥阴穴 经外穴名《千金要方》:“消渴口干烦闷,灸足厥阴百壮。”又“治卒(疒^颓)……又灸足厥阴,在左灸右,在右灸左三壮,在足指本节间。”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列作经外穴,定位在足拇趾背侧中线,跖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郑抡(1871-?年) 近代医家字迈庵。福建闽候人。四世业医,幼得家传。1932年任福州中医学社教员。常谓医运日衰,乃采录经史、笔记、地志诸书医史资料,按医学发源、医师踵起、医官建设、医政施行、医书流行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中风不语穴 经外穴名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治卒中急风,闷乱欲死方……不能语者,灸第二槌或第五槌上五十壮。”近代《经穴治疗学》列作经外穴,名中风不语穴。在后正中线,第二胸椎及第五胸椎棘突高点处。主治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折疡 学科名古外科分科之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疡医……掌肿疡、溃疡、金疡、折疡之积药剂杀之齐(剂)。”指因折伤及并发疮疡之专科,或指折伤及其并发之疮疡等疾病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肢节痛 证名四肢关节疼痛。见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六经不通四肢,则肢节痛,腰脊乃强。”因风湿、痰饮、瘀血流滞经络,或血虚不能养筋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附肢节痛》:“肢节痛,须用羌活,去风湿亦宜用之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支沟 经穴名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飞虎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经(火)穴。在臂背侧,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,腕背横纹上3寸,尺骨与桡骨之间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、正中神经之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