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出处: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 本方由川楝子、延胡索两药组成。用于肝气郁滞,气郁化火所致之胸腹胁肋疼痛,或痛经,症气痛,时发时止,食热物则痛增,舌红苔黄,脉弦或数等症。有疏肝泄热,行气止痛之功用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出处:《医学心悟》 本方由桔梗、荆芥、紫菀、百部、白前、甘草、陈皮诸药组成。用于风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咽痒,微有恶风发热,舌苔薄白等症。有止咳化痰、疏表宣肺之功。前人云:有声无痰为咳,有痰无声为嗽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出处:《儒门事亲》 本方由当归、川芎、熟地黄、白芍药、大黄、芒硝、甘草七味药物组成,共为粗末,水煎食前服用。用于治疗血虚里热,大便秘结;或妇人经候不通,腹胀作痛等症。有养血清热,通经止痛之功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出处:《备急千金要方》 本方由半夏、竹茹、枳实、橘皮、生姜、甘草诸药组成。用于胆经虚热或痰热上扰所致之虚烦不得眠,惊悸、胸闷、口苦、呕吐等症。有燥湿化痰,清热除烦之功。 本方名为「温胆」,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出处:《沈氏尊生书》 本方由当归、熟地、生地、山茱萸、牛膝、天冬、麦冬、五味子、山药、龟版、知母、黄柏、川芎诸药组成。用于阴精亏损所致之阴虚阳亢,症见烦燥易怒,五心烦热、盗汗失眠;或遗精,性欲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出处:《金匮要略》 本方由甘草、白术、干姜、茯苓四味药物组成。用于寒湿伤脾之身体重、腰及腰以下冷痛重着,转侧不利,但饮食如常,口不作渴,小便自利的肾着病;及阳气不行而致的胞痹证,证见少腹膀胱胀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出处:《原机启微》 本方由石斛、天门冬、茯苓、甘菊花、干山药、麦门冬、熟地黄、肉从蓉、青葙子、生地、枸杞子、羚羊角、草决明、杏仁、五味子、白蒺藜、川芎、炙甘草、黄连、防风、乌犀角、牛膝诸药组成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出处:《丹溪心法》 本方由姜黄连、吴茱萸二味药物组成。用于肝经火旺所致之胁肋胀痛,呕吐吞酸,嗳气口干,舌红苔黄,脉象弦数等症。有清泻肝火,降逆止呕之功。唐容川云:「病左胁痛,及呕酸苦者,肝火也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