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处方来源: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九。组成:蝉蜕(净,先去尘土)、白菊花各等分。主治:斑疮入目,或病后生翳障。用法用量:每服2钱,水1盏,入蜜少许同煎,乳食后量儿大小服之。制备方法:上为末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证治宝鉴》卷七。组成:苁蓉、当归、地黄、桃仁、陈皮、麻仁、郁李仁、柏子仁。主治:肾阴不足,两尺脉弱,大便秘。用法用量:兼服紫苏粥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国医宗旨》卷二。组成:知母(酒炒)、贝母各等分。主治:久嗽不愈。用法用量:白汤送下。制备方法: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幼幼新书》卷五引《惠眼观证》。别名:葱涎膏组成:黑豆1杓,田螺19个,葱1大把。主治:初生儿不小便,中脐风,撮口,肚膨胀,脐肾肿。用法用量:贴脐下。制备方法:捣烂,芭蕉汁调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痘疹传心录》卷十八。组成:稠柳子(梗叶似梅,七八月采子,晒干)。主治:小儿水肿。用法用量:每用1两,以大米粉和作饼,蒸熟食之。制备方法:上为末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。组成:何首乌(炙)2两,远志(炙)2两,旱莲草2两,山萸肉(炙)2两,苣胜子2两,生地2两,黑芝麻2两,川芎2两,楮实子2两,茯苓2两,肉苁蓉(炙)2两,补骨脂(炒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惠直堂方》卷二。组成:虎肚1个(水略洗,瓦上焙干,不可焦),辰砂1钱,雄黄1钱,丁香1钱,狗宝1钱,麝3分。主治:噎膈。用法用量:初服7丸,次日14丸,黍米汤送下,每日加1丸,至21丸即愈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圣惠》卷九十六。组成:冬瓜1斤,葱白1握(去须细,切),冬麻子半升。主治:热淋,小便碜痛,腹内气壅。用法用量:捣麻子,以水2大盏,绞取汁,煮冬瓜、葱白作羹。空腹食之。 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