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处方来源:《慈幼新书》卷五。组成:白芍、川芎、当归、茯苓、白术、山药、甘草、桔梗、连翘、木通、生姜、大枣。主治:痘后气血不调,瘢痕不正,诸症将作者。加减:当靥不靥,加参、耆、芷、桂;抓破不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组成:蚕沙4两(炒)2两,巴戟(去皮)2两,川楝肉2两,马蔺花2两(去梗)。主治:迎风有泪。用法用量:每服2钱,无灰酒调下,不拘时候。制备方法:上为细末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二十三。组成:恶实子。功效:免患眼疾。用法用量:蜜调贴囟门上。制备方法:上为末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痘疹全书》卷下。组成:当归、黄耆(炙)、生地黄、麦门冬、甘草、黄连(炒)、白芍、浮小麦。主治:痘疮收靥之后,盗汗出者。用法用量:獖猪心,竹刀劈开,煮汤煎药服之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圣惠》卷三十七。组成:赤马通7块(以水1盏绞汁),阿胶3分(捣碎,炒令黄燥)。主治:鼻衄久不止,身面俱黄。用法用量:以马通汁调阿胶,令稀稠得所,少少滴入鼻中,须臾即止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博济》卷四。组成:牡丹皮1两,白茯苓1两,赤芍药1两,吴白芷1两,甘草1两,柴胡3两(去芦)。主治:妇人气血不和,心胸烦闷,不思饮食,四肢少力,头目昏眩,身体疼痛。用法用量:每服2钱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处方来源: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。组成:苍耳子(炒黄,研细末)60g,猪脂120g。主治:臁疮。用法用量:配成软膏,外用。 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