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14健康网

薛己发表评论(0)编辑词条

薛己(1487一1559年)
    薛己,字新甫,号立斋.明.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
    [生平事迹]薛己出身于医生家庭,其父薛铠(字良武)为府学诸生.也精于医学,尤其善长于小儿科。其代表著作为《保婴撮要》.于弘治年间(1488—1505年)被征为太医.薛铠死后,由于薛己的声望,他被追赠为太医院使.
    薛己聪明过人.医术精湛。他初为疡医,后以内科弛名,他对内、外、妇、儿和骨伤诸科都有很深的造诣,成为明代的一大临床学家。凭着他高超的医术,薛己于正德年间(1506—1521年)被征为御医。5年后升为南京太医院院判.嘉靖年间(1522—1566年)被提升为奉政大夫,后又晋升为院使,不久因事辞职归乡,潜心钻研,著书立说。薛己医德高尚,对于求治者总是竭尽全力进行治疗,还常到嘉兴、四明、苏州等地出诊.薛己与同代名医汪机有很深厚的友谊,他们交往甚密,经常探讨学术问题.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往往还相当一致.
    薛氏一生著述宏富,计有《保婴撮要》20卷(前10卷为其父薛铠所撰,后l0卷为薛己自著.1556年)、《保婴金镜录》(又名《过秦新录》,1550年)、《内科摘要》2卷,《女科撮要》2卷、《外科发挥》8卷、《外科心法》7卷、《外科枢要)4卷、《正体类要》2卷、《口齿类要》]卷、《疠疡机要》2卷、《外科经验方》l卷、《本草约言)4卷、《痘疹撮要》4卷,并校注了陈自明的《妇人大全良方》24卷、《外科精要》3卷、钱乙的《小儿药证真诀》3卷、陈文仲的《小儿痘疹方论》1卷、王纶的《明医杂著》6卷。另外还校勘了《原机启微》、《平治荟萃》、《痈疽神秘验方》等7种元明医书。
    [学术思想]
    1  “治病求本,务滋化源”。根据《内经》“治病必求其本”的指导思想,薛己在临证时强调以治本为原则。这一原则包括两个方面,一是指辨证施治原则.薛己认为.临床辨证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,就是说不论是对外感还是内伤之证,都必须掌握疾病发生的本源;二是调治脾肾为治病的关健,薛己尤其重视脾胃的作用,认为脾胃是人五脏的根蒂,人体的本源,脾胃虚弱则诸症蜂起。化源即生化之源,人体后天化生之源当属脾胃元气.因此,薛己认为所谓“滋其化源”实为培补脾土,因为脾胃为其它四脏乃至全身的化源.所以凡病属虚损之证者都可用滋化源之法.更值得一提的是,薛己井未把滋化源之法局限于脾胃,而是把其范围扩充到了肾与命门,把六味丸、八味丸也作为滋化源的方剂。所以,薛己治病重在滋化源既是他治疗虚证的特点,也是其治病务求本这一思想的体现。在具体治法上。薛己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,采取虚则补其母的方法,达到其滋化源的目的.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    2  重视脾胃。薛己的脾胃之说渊于《内经》,深受李杲脾胃论的影响.在生理上,薛己认为人体之所以有生机和活力,都赖于脾胃的滋养与健运,人体诸脏之所以能发挥其生理功能.也是因为这些脏器接受了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.另外.薛己认为脾胃为气血之本,脾又是统血行气之经.脾胃与气血密不可分.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  气血生化又以中焦啤胃为源。所以生血必以调补脾胃阳气为先,这样又使他的脾胃论与肾及命门联系了起来。薛己在论述病证上常常强调脾胃的虛衰,认为“人之胃气受伤。则虛证蜂起”不论内因外感皆可由脾胃虛弱引起,对脾胃盛衰在发病学上的作用进行了充分强调。也对李杲的“脾胃内伤学说”作了进一步的阐发:薛己对脾胃阳气的重视充分反映在他的具体治疗上.他反复指出对知母、黄柏等苦寒峻剂要慎用.以免克伐脾胃。伹不主张多用麦门冬、芍药、山栀和生地等能滋碍脾气的药物,他善用甘温。归纳总结了对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,即饮食不适用枳术丸;脾胃虚弱用四君子;脾胃虚寒者用四君子加炮姜,命门火衰者用八味儿.
    3  对肾命的认识,,薛己虽常论及命火.但其观点未能超越《难经》的左肾、右命门之说,但他常以六味、八味调治肾命阴阳、水火  他治肾阴的方法与金元时期迥然相异。能力避知、柏的苦寒泻火  注重肾中阴阳生化,药以温补为上。对于脾肾亏损的一系列病证,薛己认为“补肾不如补脾”,主张脾肾同治  他对脾肾之间的关系沦述条理明析。治疗虽以脾胃为本但仍小拘 一格,灵活多变.  对后世医家的脾肾论治很有影响。
    4.治疗虛证的成就,由于薛己所处的地位,他所治疗的患者多为达官贵人,这些人多患有阳衰阴虛的内伤杂病,四此他在治疗虛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.薛已论虚很强调三阴之虛.即肝脾肾之虚,固为脾为至阴之脏  所以阴虚即脾虚。据此。薛己认为治疗虛损之症必须重视对肝、脾、肾三脏的调治,而三者之间以脾土为关键:薛已对虛证的辨证也有十分独到的见解.认为虛症在某些情况下可变生他症与假象.对虛证伪似热症、寒证伪似热症的情况都进行了讨论,指出内伤虛证与外感实证的鉴别要点是肚腹喜暖还是口畏冷热。这些在临床治疗上都很有意义.对于虛证的治疗.他一般主张补本扶元。已如前述。常用六味丸、八味丸直补真阴真阳。以滋化源.自成温补一派.这种温
补疗法对金、元以来的寒凉克伐流弊起到了一 定的纠偏作用.也对明代以后医家对杂病治虛多用温补之法奠定了基础.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0

标签: 薛己 明代 《保婴撮要》 重视脾胃

收藏到: Favorites  

同义词: 暂无同义词

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(共0条)发表评论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