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养胃 治疗学名词即清养胃阴。治疗胃燥津伤、胃阴不足的方法。症见胃部灼痛或胃中不舒,易饥,便燥结,口干咽燥,舌红少苔,脉细等。用益胃汤、五汁饮等方。或选用沙参、玉竹、麦冬、石斛、生地等药治疗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心主手厥阴经病证 病证名手厥阴心包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证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,是动则病手心热,臂肘挛急,腋肿,甚则胸胁支满,心中憺憺动,面赤,目黄,喜笑不休。是主脉所生病者,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颐颐 怡然自得的样子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质判之人。比于左手太阳,太阳之下,支支颐颐然。”张介宾注:“颐颐,自得貌。”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疫喉鼻扇 证名指患疫喉后疫毒灼伤肺脏而出现鼻翼扇动。症见痧隐喉烂、鼻扇气促。病情较危重。治宜疏达清肺、泻火解毒,方选银翘散合泻白散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腰阳关 经穴名原名阳关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王冰注。近称腰阳关。别名脊阳关,背阳关。属督脉。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。主治腰骶痛,月经不调,带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圆翳 病名,即圆翳内障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圆翳者,或黑珠上点圆,日中见之差小,阴处见之则白,或明或暗,视物不明”。因肝肾俱虚而致。宜补肝肾主,方选补肝散。参见圆翳内障条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小儿里热 小儿诸热之指小儿由于非外感因素引起的发热,热自内生,病位在里。常见有两种: ①饮食不节,肠胃失调,伤食发热。症见颊赤口渴,手心、腹部热较明显,发热以午后夜间甚,嗳气吐乳,便酸臭,或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