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杨济时(1522-1620年) 明代医家字继洲,三衢(今浙江衢)人。世医出身,其祖父曾在太医院供职,并著《集验医方》。幼习举子业,博学能文。后改习医,尝任职太医院医官。家藏医书甚,暇时即研习医理,治病辄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许佐廷 清代医家字乐泉,安徽歙县人。自幼习儒,其同邑有郑麈者,精喉科,颇有起死回生之术,人称“医仙”,佐廷获其著作,并加以增订,名《喉科秘钥》,刊刻于世。晚年又撰《喉科白腐要旨》,认此证宜清润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喜伤心 指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论》。人认心藏神,正常的喜乐,使精神愉快,心气舒畅。若狂喜极乐,会使心气弛缓,精神涣散,而产生喜笑不休、心悸、失眠等症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喜乐者,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血虚发躁 病证名因血虚而致的烦躁。《脾胃论》:“如发热恶热,烦躁,渴不止,肌热不欲近衣,其脉洪大,按之无力者,……此血虚发躁。”治用当归补血汤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真人 古人尊称对养生达到最高境界者的尊称。他们能掌握自然法则,顺应自然变化,超越世俗,身心合,生命可达于极限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上古有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,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枕骨 ①骨名又名后山骨、玉枕骨、乘枕骨、后枕骨。详后山骨条。 ②窍阴(头)穴之别名。见《类经附翼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乳突后上方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真热假寒证 证名内热炽盛而外见寒象的证候。即阳证似阴。因内热过盛,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阳极反能寒厥,乃内热而外寒,即真热假寒也。假寒者,火极似水也。凡伤寒热甚,失于汗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