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足厥阴穴 经外穴名《千金要方》:“消渴口干烦闷,灸足厥阴百壮。”又“治卒(疒^颓)……又灸足厥阴,在左灸右,在右灸左三壮,在足指本节间。”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列作经外穴,定位在足拇趾背侧中线,跖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洗井灶 小儿推拿方法名用拇指沾葱姜汤擦洗小儿鼻孔及其周围。用治感冒发热,鼻流清涕,急慢惊风等症。《小儿推拿秘诀·汗法》:“医者用右手拇指面蘸葱姜汤,于病者两鼻孔着实擦洗十。随用两大指再蘸汤,擦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阳经 解剖结构名又称阳脉。经脉之中属阳者,包括手足三阳经、督脉、阳维脉、阳蹻脉等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形有余则泻其阳经。”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郑抡(1871-?年) 近代医家字迈庵。福建闽候人。四世业医,幼得家传。1932年任福州中医学社教员。常谓医运日衰,乃采录经史、笔记、地志诸书医史资料,按医学发源、医师踵起、医官建设、医政施行、医书流行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中风不语穴 经外穴名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治卒中急风,闷乱欲死方……不能语者,灸第二槌或第五槌上五十壮。”近代《经穴治疗学》列作经外穴,名中风不语穴。在后正中线,第二胸椎及第五胸椎棘突高点处。主治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杂症会心录》 医论著作二卷。清·汪蕴谷撰于1754年。本书作者十年研究古典医籍心得及临床经验总结的汇辑。其中有三篇医学总论,五十余篇有关内科、妇科、杂症症治的论述,辨证析因细致,不乏独特见解,并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折疡 学科名古外科分科之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疡医……掌肿疡、溃疡、金疡、折疡之积药剂杀之齐(剂)。”指因折伤及并发疮疡之专科,或指折伤及其并发之疮疡等疾病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许胤宗(约536-626年) 隋唐间医家作引宗,常州义兴(今江苏宜兴)人,曾官至散骑侍郎、尚药奉御等职。善治骨蒸证,其医术颇人称赞,或有促其著书立说者,对曰:“医者意也,在人思虑,又脉候幽微,苦其难别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