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厥热胜复 证名出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。系指伤寒邪传厥阴后阴阳消长的证情变化。书中载述:“伤寒病,厥五日,热亦五日,设六日,当复厥,不厥者自愈。”由此可见厥少热病退,厥多热少则为病进,治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铍针 古针具名九针之。亦称(钅非)针、铍刀、剑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铍针,取法于剑锋,广二分半,长四寸,主痈脓,两热争者也。”是一形如宝剑,两面有刃的针具。用于疮疡排脓放血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蛲虫痢 病名系因蛲虫病所产生机械性肠道刺激所引发的痢疾系腹泻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七:“蛲虫痢,其证腹,皮肤黄粗,循循切切然,……或痒,或(虫)从谷道中溢出。”治以杀虫大法,后再补益脾胃,清化湿热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溻渍法 外治法之指以药物煎汤后,乘热湿敷,淋洗、浴渍或熏洗患部 ,以达到治疗目的之方法。出《外科精义》卷上。该法具有疏通腠理,调和气血,祛邪消毒之作用,可用于外科疮疡及骨伤科诸疾患。如治疮疡初肿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胫疽 病名疽之发于小腿部胫骨处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外科》卷四。“胫疽,发于胫名曰兔啮。”即附骨疽。相当于胫骨骨结核病。证治详见该条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砭法 用砭石刺割或按压体表的方法出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脉法》。《片玉心书·丹毒门》:“砭针法:用磁瓦片打成尖锋,以筷子夹定扎住连刺,令出恶血。”《儒门事亲》:“走马喉痹……无如砭针出血,血出则病已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