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瘀血闭结 病证名指便秘结因于瘀血所致。《血证论·便秘》:“瘀血闭结之证,或失血之后、血积未去;或跌打损伤、内有瘀血停积不行。大便闭结,或时通利,仍不下,所下之粪又带黑色,腹中时时刺痛,口渴发热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郑谊 明代医家名作镒,字尚宜。开封(今属河南)人。以医业,治病良验。年逾七十,著述不辍。著有《续医说》、《医书百朋》、《杏花春晓堂方》、《方法考》等,均佚。子名河,亦业医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坐板疮 病名生于臀部之疮疡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又名风疳,古名痤痱疮。因暑夏坐于日晒时久之板凳,或久坐湿热之地,使暑热湿毒,滞凝局部肌肤而成者。初起但见臀部皮色红痒,或兼有粟米、豆粒大之丘疹,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征 ①预兆,征象《灵枢·热病》:“所谓勿刺者,有死征也。” ②应验。《素问·气交变论》:“妄行无征,示畏侯王。” ③察证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征其脉小色不夺者,新病也;征其脉不夺其色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主药 古代医药官职名称之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及隋、唐时期,太医署或尚药局内均设有主药一职,具体掌管药物,人2-12人不等。北周主药官阶正一命(命数小,官位也小),隋唐时主药的官阶一般为正八品下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渣瘤 病名以粉渣物内容之肌肤瘤肿。见《外科问答》。因饮食生冷,痰凝气阻而致。证见背、脊、手臂等处生瘤如豆,渐如桃,病程中多无痛痒,并发感染则见局部红肿热痛。内有腐渣样物。即粉瘤。宜手术摘除治疗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