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重龈 病证名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症见齿龈浮肿如附物垂痈,或龈肿如水泡,口臭。因小儿胃中有热,湿浊熏蒸所致。治宜清胃泻火杀虫,用清胃散加减。并可针刺去脓血,再以盐汤漱口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郑兼山(1640-1689年) 清代医家名栉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世业医,七世祖海官,太医承事。称“僻山郑氏”,子孙世以“山”号。少习儒,因失怙恃而缀学,随祖父钦谕习医。后业医,手不释卷,研习《素问》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秩边 经穴名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在臀部,平第4骶后孔,骶正中嵴旁开3寸。布有臀下神经,股后皮神经,坐骨神经及臀下动静脉。主治腰骶痛,痔疾,下肢痿痹,及坐骨神经痛等。直刺2-3寸。艾炷灸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足第二趾上 经外穴名《类经图翼》:“足第二趾上穴,主治水病,灸足第二指上寸,随年壮。”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名二趾上,定位在足第二、三趾夹缝上一寸,当内庭与陷谷之间处。 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周松龄 清代医家字仙渠,里籍不详。嘉庆七年(1802年)其父从栖霞(今南京)李芹学小儿推拿,得其所授《福婴指掌》卷。松龄幼时即阅此书,后以推拿业。又研读《推拿秘授》、《推拿直诀》诸书,医术益精。治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翳风 经穴名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手、足少阳之会。在耳垂后方,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。布有耳神经,深层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,并有耳后动、静脉,颈外静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聤耳[阅读全文:]